非诚勿扰

很久没写影评,因为很久没去过电影院。
等到公司派送电影票的时候,却找不到人跟自己一起看电影了。

非诚勿扰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不是。
非诚勿扰值不值得去看?
值得。

冯小刚和葛优搭档历史悠久,正因为这个历史悠久,葛优的出场不免得叫人联想起天下无贼中的黎叔。
于是葛优和舒淇倾吐私隐的那个关于小白的故事,变得无比虚假。
台词保持了冯小刚电影的一贯高水准,却又比以前的贺岁作品显得更加克制。
显然,为了让葛优的形象更为稳重,甚至在首尾请出搞笑巨星范伟出来担任小丑。

剧情的统一性不高。全剧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在中国的相亲和在日本的追忆。
前半部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爱情呼叫转移,后半部分,则像是独自等待。
而首尾范伟的戏份,即使剪掉也不影响剧情。

赞助商很多,都是那种明显到一眼就看的出来有赞助的镜头。
但是冯小刚厉害的地方在于,明明知道是广告,却不会让观众感到恶心,甚至会感到愉悦。
比如杭州西溪湿地的落日,和北海道的向日葵地,以及那一条前后出现过几次的公路,电影院中频频的赞赏声表明了观众的态度。

几点不满意的地方。
贺岁片一贯的Happy End让我觉得缺乏感染力,以舒淇死掉告终更好一些。
范伟的戏份全部cut,结尾看到未来股票上涨那段也是贺岁片的坏习惯之一。
当然,范伟那个漂亮的女秘书,应该给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仅仅在开头出场五分钟。

再给几个要看的理由。
经济危机,电影行业不如以前,明年的贺岁片有没有这个水准,实在难以估计。
葛优的台词又会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你看,这就是社会认同感。

微妙的误会

星期四(昨天),一个留学的同学回国,路过广州。
因为是相当要好的朋友,所以提前一周就跟主管商量,调换了上班时间。
然后昨天和同学一起吃饭聊天,相当愉快。

今天早上,待到我从梦中惊醒,已经发现无可挽回的迟到了,于是立刻跟主管打电话汇报迟到原因:闹钟没有把我叫醒。
赶到公司的时候,却发现同事的笑脸和语气相当的微妙:“昨天玩的太辛苦了吧?”
于是我突然回忆起来,有次同事问我有没有女朋友的时候,我以“在美国”搪塞过去。

这可真是一个微妙的误会…
因为她们没问,我也没说:这个从新加坡回国的同学,是个男的。

说自由

在这届萨哈洛夫奖的颁奖典礼上,我透过网络直播注意到,很多外国人胸前都挂着一个写着“自由”的徽章,汉字,因为本届的获奖者,胡佳,目前还被囚禁在监狱里。
我想,如果不是有翻译事先告知,他们一定不知道这两个方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但即使认识,我们又能说我们对自由有多少认知呢?

原本我一直都在构思一篇题为《自由主义者的困惑》的文章,然而到今天,我以《说自由》这样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题目,并不意味着困惑的解除,仅仅意味着我会对更多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你应该预见到,如果想要继续阅读下去,你就必须做好趟一趟浑水的决心。
也许写完后回头一看,我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首先还是从自由主义者开始。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也就是宣称追求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的那一批人,以我所接触到的范围来看,他们是作家、活动家、Blogger……总而言之,在社会上应该是中产阶级。
经常说中国是M型社会,中产阶级数量并不多。于是这数量占劣势的中产阶级不得不打上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相似的烙印。一方面反抗既得利益集团和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也在社会改革中获取了一定利益,恐惧彻底的革命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因此,中产阶级并没有革命的决心,由中产阶级发起的革命反而可以怀疑是利用无产阶级。
这里不带任何感情的谈论中产阶级,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没考虑道德情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名声并不好,除了目前的中国还声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几乎没什么正面的例子可以佐证。但是你看,我讨论的对象也正是被马克思主义浸淫了六十年的中国。

自由主义者力量弱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自由主义本身。
中国不像美国那样建国几百年以来都是以自由民主为己任的国家,所以如果说美国是全民的自由主义者,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恐怕只是少数派。
即使是这样的少数派,他们还没办法团结到一起。因为团结,已经是一种不自由的状态。
美国的自由主义者是如何联合到一起的?自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全面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权利。不像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他们会具体的提出“媒体自由”、“结社自由”等权利。自由主义者的要求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各奔东西。
另一方面,如果在中国要求如美国一样全面的自由,则会变得过于缥缈,反而争取不到任何利益。
相比之下,要那些集体主义者站方阵,一起挥舞语录,则要容易的多。

举个例子来说,这次零八宪章签名活动,有推友要找我的名字。我明确的公开说,不用找,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签名。不签名的原因有几个:不完全认同宪章,不赞同签名形式,个人安全考虑等。这些我都没有解释。值得高兴的是,没有一个推友因为我没有签名而指责我或是有任何负面的言论,我同样希望他们内心与口头上一样。因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根本没有立场去要求别人,尤其是别人没有干涉你的自由的时候。
我甚至认为这场签名活动只能宣传不能号召,并且必须明确提醒签名者未来可能遇到的麻烦。

自由有没有限度?
这个问题犹如询问宇宙有没有边缘一样。如果有,边缘那边是什么?
马克思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无限制的自由。即使以美国的情况来看,他这句话也是对的。
在中国能说而美国不能说的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以劫机作为取笑的言论不受言论自由的保障,最高法院的解释是:“最大的言论自由也不保障任何人在戏院中有诳呼失火造成惊慌奔逃的自由。”
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论本来就不应该受言论自由的保护,但是问题在于,如何界定什么样的言论是危害公共安全?通过模糊“危害公共安全”这样的概念,完全可以达到操纵言论自由的目的。
我和转载这篇文章的人讨论的时候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台湾/西藏公投决定去留问题有没有危害公共安全?

其实说自由说到最后,我好像什么都没说。

瘦人常识题(二):油价多少?

如果你准备问“一”在哪里……
瘦人常识题(一):你当过汉奸吗?
不要问我为什么叫瘦人常识题,问小刀。
我出的是应用题,和高考的数学题一样,是由一些连续的小问题组成。

2008-12-10-215636
仔细观察上图并且回答以下问题:
1. 国际油价在什么时候达到最高?
2. 目前国际油价为最高的百分之几?

6月20日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全国各地汽油零售价(节选)

北京93号汽油零售价从每升5.34元上调至6.20元
上海93号汽油价格由每升5.19元上调到6.05元
天津成品油价格上调 93号汽油调至6.03元/升
重庆08年首次上调油价 93号汽油涨至6.12元/升

阅读上面这篇短文并且回答以下问题:
1. 在6月20日,中国的油价有什么变化?
2. 走出门,到一个附近的加油站,看看中国最新的油价是多少?
3. 最新的油价是6月20日油价的百分之几?
4. 结合国内油价变动一览(截至2006年5月),绘出中国油价走势图。


观察上图并与刚刚绘出的中国油价走势图比较,回答以下问题:
1. 当前美国油价为1.689美元/加仑,折合多少人民币/升?如果不会换算,请Google之
2. 这个折换的价格与你到附近加油站看到的价格比较,是高还是低?
3.你有没有考虑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因素?

中石油去年净利1346亿 中石化获123亿财政补贴
破解“燃油税”误区 我们不妨算算这笔账

阅读以上两篇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 中石油赚的是谁的钱?
2. 第二篇文章作者的脑子是不是被驴啃过?

杨佳已死,案件未结

对于杨佳袭警案,我一直没有评论。
因为我原本以为,一人杀死六名警察,若事实没有争议,当事人又神智清醒的话,这案件,放到美国去,毫无疑问也是极刑。
但是如今,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
如果这个案子放到美国去没有这个问题,如果这个案子在中国公正审判也不会有这个问题。
但是如此秘密审判秘密处决,司法公正性何在?

我不得不提一下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1995年10月,辛普森因证据有漏洞被判无罪。(尽管后来民事诉讼败诉和另一件刑事案件败诉)而这个“证据有漏洞”解释起来主要有两点:DNA证物可能因为警察低效的工作受到污染,警方取证手段不正确。[wiki] 因此,基于无罪推定的原则,辛普森被判无罪。
这个案子的启示是:如果程序不正确,结果就不可信。

杨佳袭警案有着更多的疑点:杀人动机,杀人过程,母亲为何被囚禁,为何不允许他自己委派律师,为何不公开审判,为何由无资格的机构做精神病判定……等等,艾未未刘晓原都详细的论述过。
在疑点重重的情况下各级人民法院仍然坚持迅速的将杨佳处决,由此可见他们态度之坚决,由此可见幕后黑手之有力。

杨佳已死,案件未结。
希望有相关人士能对各级法院的失职提起行政复议。(我不是学法律的,不清楚这个名词是否使用正确)
希望各热心人士继续关心这个案件。
希望中国的司法能够公正起来……

银行的污点

我曾经在Twitter上号召朋友自曝一下自己行业的黑幕。
因为我认为,如果有一个奶制品界的朋友早点这么做,也许全中国就会减少几十几百个哭红双眼的年轻母亲。
我现在在银行,那么就由我来说说银行的一部分污点。

除去金字塔上面那部分管理人员,银行的底层分为两类人:会计和客户经理。
你首先需要知道,这是两类非常不同的职业,他们甚至时常会发生冲突和矛盾。
我现在在做会计,那么,虽然说由我来曝客户经理的黑幕显得有些动机不纯,不过似乎只有这样才会批判得彻底,不是么?

银行的本质是什么?银行靠什么赚钱?
如果你相信银行是为了促进资金流动、调配资本市场而设立的,你大概也会信那个依靠暴力夺取了政权的党派说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说到底是“要代表”还是“目前正代表着”,我也一直没有搞明白,不过那不是本文的重点。
银行就是以钱生钱的机构,如果说有什么其他的功能,那不过是附产物。
这种对钱的不加限制的极度追求,在客户经理身上得到了最佳体现。
银行鼓励所有的客户经理,在不违反法律的(至少不被抓)的情况下,尽一切所能吸纳资金。
无怪乎客户经理会夸下海口说“这款理财产品肯定不会亏”,或是“股市行情这么好,买基金稳赚”之类的话。这里,有一个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的忏悔录。
卖一份保险有几百元的提成、这个理财有几百万的任务……不要信他们跟你说的“那个产品比这个好”,他这么说,仅仅是因为那样对他自己更有利一些。
金钱的总额是个定值,他要拉到存款,就必须从其他银行,甚至是自己银行的其他人手中抢夺客户。
圈钱运动,恰如其分。

你甚至不能去责怪他们,他们并不是天性如此。
虽说做客户经理需要这样的才能,但银行对此的诱导和放纵才是万恶的源头。
你也许经常会听到有做了10年的会计,但几乎不会遇到做了10年的客户经理。
压力对年龄的限制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需要经常的“换血”,才能保证自己的形象不会因为他们的所为而受到损失。
所谓的临时工,虽然他们的薪酬相当的诱人。

所以我说这是银行的污点,客户经理其实很可怜。

年会二日精要

Shel Israel讲了几个Blogger因为Blogging改变生活的故事,有几个非常的感人,不过后来私下讨论的时候都觉得翻译的效果很不佳。虽然David Feng很努力的在翻译,但是翻译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翻译导致演讲冗长重复和支离破碎。这种情况总让我想起我大学的某个教授,用英文的教材,念一句英文,然后翻译成中文,一般这个时候我就睡着了。

第二个演讲是和菜头的,他出场的时候引起了轰动,一时闪光灯无数。至于说和菜头的演讲内容,昨天和他基本上都讨论过,或者看和菜头自己的文章,其中一半是演讲的原话。

平客不知是否是保持着广播人的矜持,用“PPT去死”这样的口号拒绝了视频演示。平客提出了几个观点:辩论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说服,辩论要寻找好的对手,除此以外的辩论是浪费生命的自杀行为。

2008/11/16

下午接受feng37的邀请去参与EFF(电子前线基金会)的团体讨论,参与讨论的有那个告GFW的律师,还有一个叫做“应正”的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刻意大声宣布“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定”云云,让我感觉非常的不愉快。我询问了几个关心的问题,大致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问题一:一个简单的网络活动很可能是跨国家的,那么究竟该适用哪国的法律? 简短的答案是:能把你送上法庭的那个。
问题二:Tor怎么从EFF脱离了? 答:Tor和EFF目前还在紧密合作中,只不过从EFF那里毕业了。
问题三:美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隐私。
问题四:EFF会为中国人提供法律援助吗? 答:美国人是优先保障的目标,不过可以考虑加强交流。(对那位律师尤其有帮助,我说要EFF考虑考虑支持他。)

据说在下午的时候有一次围观国保的事件,也许过两天就会有视频出现在Youtube了。

结语是由杨恒均完成的,在所有演讲中可能是最右的一个。不过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有人批评他是强奸右派观点,过于空洞和虚幻。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条件下也就只能说到这种程度而已。如果你说他老奸巨猾,也许就犯了对他人道德批判的错误。

晚上一帮人到友鸡会聚餐,相当热闹,Zuola同学发表名言:“我要是没有心眼,我能活到现在?”结果被Isaac骗下了两杯酒。
吃完饭后转移到北风的凹凸酒吧,本人撤离。

忘了说,中午在食堂吃出这个……

200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