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革命·兼评十月围城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孙文 《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讲人们保护孙中山,他却只在最后才露脸面,台词寥寥几句,其中就有上面一句。

革命在近现代中国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它曾经很风光,言必谈及革命,从清末,即《十月围城》故事所发生的年代开始,很是光辉了几十年。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因毛泽东而发起了文化大革命,一场腥风血雨,有趣的是现在一般只谈其缩略词“文革”,仿佛是刻意与革命割裂开来一般。八九年学生运动,是不是革命?我说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左派和右派,即革命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位置,其实是调换了过来。曾经的革命党成为了执政党,从左派变成了右派。新的革命人冒出来,却被冠以反革命的称呼。十六大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说到底不过是承认了现政府的反革命本质而已。革命还是不是一个褒义词?暂时看来还是,不过官媒讲的革命都是过去式了。

既然谈到革命,就不能不提刘晓波。他因为起草《零八宪章》被捕,后于09年底被判有期徒刑11年。形式上,零八宪章并不是革命的,既然所有条款都可以在宪法和共产党领导人出版物中找到,那么它只不过是重新确认和主张宪法权利而已。但从实质上,它又是革命的,因为上面所说的那些宪法权利现在统统是狗屁。

影片开头,杨衢云刚说自己看不到,就被一枪射中头部,结果是,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
影片放完,坐在我背后的两个中年女性感叹:革命真不容易。就不知道这个真不容易,是忆苦思甜,还是借古讽今?

乱评2012

昨天晚上去看了2012,不愧是导演过独立日和后天的导演,这次破坏得更彻底。

将一切都破坏,2012的前半部分充分的履行了这个灾难片的义务。特别是Gordon开着双引擎飞机从飞出来的地铁下面穿过的时候,我甚至都记得当时Gordon脸上不是恐惧而是莫名的兴奋。
导演破坏的力量让我觉得他可以导演《戏言》中橙色种子与红色制裁的对决那场戏。如同西尾维新所写的,单纯是破坏,没有差别的破坏,不剩下任何完整的片段。

但是到了影片后半段,视觉特效突然变少了。只剩下Jackson的个人英雄主义。我笑称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美国总统决定留下来被肯尼迪号砸死以殉国。
抢了男主角老婆,一路开飞机有如神助的Gordon,在把男主角带到卓明谷后,却脚下一滑,手心一松,莫名其妙的就死掉了。
但是从非法的通道进入方舟,让方舟上所有人命悬一线的男主角不仅大难不死,还能成为英雄。
假设Jackson没法修好方舟,导致方舟撞上珠穆朗玛,不仅下半部分还能看到方舟碎裂和珠穆朗玛碎掉的精彩画面,而且不会再有一个人说这片子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IMDb上的评级至少要多一颗星。可惜导演不干。

几点细节:
当看到卓明谷迁移时,“党和国家一定会……”我实在忍不住笑了。
Gordon开双引擎飞机飞过洛杉矶的时候,我觉得他似乎在观光。
从黄石国家公园逃出的那一段有点像最终幻想X。
同样位于太平洋板块的日本比美国晚几个小时才出事,非常不可思议。
Jackson试图在飞机上收听FM广播,幸好他没收到。
Engine Start是一个笑点,看过就会知道。
方舟相撞的时候屏幕上显示contact,中文字幕给的是“通讯连接”。
我知道为什么伸中指的画面没有被剪,因为那个美女淹死了。
我讨厌坐在我旁边重复剧中英语台词现给他女朋友看的男人,因为他重复的都是最简单的台词,居然还出错。

自由不是一种错误

茫茫的海面上一艘发射电波的船,这个画面不止一次被用来表达独立和自由的意象。
哦,在《终结者》里面是一艘潜艇。
但是在《海盗电台》中,1966年大不列颠的外海上,飘着这么一艘破旧的船,它全天向英国听众播放摇滚音乐,它是几千万英国听众生活的一部分。
片中英国政府比起摇滚更加喜欢爵士音乐,因此对离岸的海盗电台自然是咬牙切齿。但是海盗电台又没有违反任何当时的法律,所以也只能伺机找茬。(当然,这个事情如果放在我们国家就太容易不过了,能抓的随便抓,像VOA之类的用更大功率的电波屏蔽就好了)
片中的部长咒骂海盗电台是混蛋,但他却同时证明了自己的低劣和虚伪,不仅满口脏话,甚至缺乏生活情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当权者并不把一般民众当做是和他们一样的生命:你们不需要自我意识,你们只要在我大寿的时候整齐划一的通过广场。拒绝承认多样性,拒绝承认个体差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按照维基百科的介绍,离岸广播这个背景是真实存在的,BBC当时比较倾向于经典的交响乐,而几个离岸广播,会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不只局限于摇滚。但离岸广播和官方的冲突是真实存在的,海上防卫行动也是。制片方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并不是在拍摄一部纪录片。

为什么说集权是错误的?强调自由的绝对性是不是犯了“自由”这个集权主义的错误?
多样性和个体差异,这个是生命进化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物理学上也有熵恒增所导致的无序度上升。自由的绝对性,这个观点也被写进了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签了名。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是狗屁,请移民朝鲜。自由并不是集权主义,因为在保障自由的同时,也保障了任何人自由的选择被集权束缚的权利。换句话说,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不自由,但是你无法选择别人的不自由。

什么是海盗精神?
这里说的海盗并不是绑架中国船员的那群家伙,这里说的是一种被文学和影视等美化和加工了之后的海盗形象。无论是《加勒比海盗》,《海盗电台》,还是刚刚在欧盟拿到一个席位的海盗党,海盗精神是一种极端自由主义的精神。他们认为一切束缚都是罪恶的,他们同时也愿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反抗。

你为什么会被一个1966年非法广播的故事感动到热泪盈眶?
虽然这是一个1966年发生在英国的故事,但是从模式上来说,这又是发生在当前中国的故事。只不过广播,被先进的互联网所取代。
一个最形象的例子是Twitter,这个风靡全球的网站却被中国政府禁止访问。当然,就如电影中的听众一样,人们总是有办法去登录Twitter。于是,一个个在Twitter上更新的用户,都变成了一个个电台,区别只是在于影响力的大小。
在这个故事中一样有海上防卫行动,一样有摇着自己的小船去搭救DJ们的听众。
今年7月,amoiist在Twitter上发出求救信号后就从网络消失了。推友们立刻行动起来查明了他被关押的监狱等情况,于是,捐款,寄明信片,喊他回家吃饭,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支持。最终促成他获释出狱。

伟大的印度

Slumdog Millionaire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即使与其他年代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相比,也属上乘。

影片用插叙的方法把一个贫民的生长穿插到问答节目中,又用这个贫民的成长展现印度孟买的发展过程,手法极为巧妙。(当然这个有可能是小说原著的功劳。)
并且由于插叙,可以方便的忽略琐事,只去展现人物成长中的重大事件,使得节奏极为紧凑。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它不过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而已。
其实它的主线是爱情,主角为了寻找自己爱恋一生的女人而去参加著名的问答节目,终于赚到奖金也抱得美人归。
“从此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我并不喜欢Happy Ending,但这个结局不坏。事实上主角最后也是一个人坐在火车站等女主角的出现,不见其风光。然而后面那一段印度舞蹈我就不提了。

然而仅仅是这样,伟大的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已。
这样一个表现印度贫穷、腐败、混乱、种族斗争、虐待幼童、黑帮火拼的电影,能够在印度拍摄完毕,能够在印度上映,并不是一个奇迹。
关于这部电影的反应争论并不算少,印度贫民的抗议主要集中在标题Slumdog这个词的含义上。
对于孟买是不是有这么多贫民生活潦倒则不见争论,事实上,早有影片更为真实的展现出他们的生活。

由于这部电影的成功,人们开始关注孟买的贫民。剧组甚至也拿出一笔钱促进当地儿童的教育。
孟买的旅游业也因为这部电影得到长足发展。

此时,印度正在进行着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主选举。
有理由相信,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将会重新焕发光彩。

刺杀希特勒

虽然小汤哥因为scientology的事情遭到过广泛的批评,但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看他的电影。
这好像也是他唯一一次演反面人物的电影。什么?《大开眼界》不算啦。

剧情很紧,很多二战时相关的知识都没有介绍。欧美观众可能觉得是常识,但普通中国人可能更多的关注到亚洲战场而不清楚欧洲的情况。所以从头看到尾,我没搞清参与反叛行动的那些高层到底是什么级别的人,将军这种职位太模糊了吧。

其实我更在意的是,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相当的微妙:一方面中国确实是同盟国、战胜国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和纳粹德国一样是社会主义专制。在两会召开的时候,上映这部不和谐的片子是不是另有他意?

非诚勿扰

很久没写影评,因为很久没去过电影院。
等到公司派送电影票的时候,却找不到人跟自己一起看电影了。

非诚勿扰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不是。
非诚勿扰值不值得去看?
值得。

冯小刚和葛优搭档历史悠久,正因为这个历史悠久,葛优的出场不免得叫人联想起天下无贼中的黎叔。
于是葛优和舒淇倾吐私隐的那个关于小白的故事,变得无比虚假。
台词保持了冯小刚电影的一贯高水准,却又比以前的贺岁作品显得更加克制。
显然,为了让葛优的形象更为稳重,甚至在首尾请出搞笑巨星范伟出来担任小丑。

剧情的统一性不高。全剧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在中国的相亲和在日本的追忆。
前半部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爱情呼叫转移,后半部分,则像是独自等待。
而首尾范伟的戏份,即使剪掉也不影响剧情。

赞助商很多,都是那种明显到一眼就看的出来有赞助的镜头。
但是冯小刚厉害的地方在于,明明知道是广告,却不会让观众感到恶心,甚至会感到愉悦。
比如杭州西溪湿地的落日,和北海道的向日葵地,以及那一条前后出现过几次的公路,电影院中频频的赞赏声表明了观众的态度。

几点不满意的地方。
贺岁片一贯的Happy End让我觉得缺乏感染力,以舒淇死掉告终更好一些。
范伟的戏份全部cut,结尾看到未来股票上涨那段也是贺岁片的坏习惯之一。
当然,范伟那个漂亮的女秘书,应该给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仅仅在开头出场五分钟。

再给几个要看的理由。
经济危机,电影行业不如以前,明年的贺岁片有没有这个水准,实在难以估计。
葛优的台词又会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你看,这就是社会认同感。

海角七号-七封情书

看到很多朋友不约而同的推荐《海角七号》这部电影,于是我也将信将疑的下载看一看。
亮点就在那七封情书,配上名为《1945那年》的钢琴曲,还有那个日本人极其性感的声音,我的眼泪,哗啦哗啦的。(其实没有哭啦)

1945那年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友子
请原谅我这个懦弱的男人
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两人的相爱
我什至已经忘记
我是如何迷上那个不照规定理发
而惹得我大发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
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
我们却战败了
我是战败国的子民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
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第二封

Continue reading “海角七号-七封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