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2

其实说到文化差异,最关键的结论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文化是无所谓对错的。
由此造成的种种利弊,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所以在把原因归结到文化差异的时候,我没有任何贬损的意思。

中国人这样的文化有没有正面的作用?
我认为有。
中国这样一种隐忍的文化也许是中国人经受种种磨难,独立存活五千年的重要支柱。
而中国这样一种文化,也使得中国容易产生奇迹:比如长城,比如三峡,比如北京奥运会。
个体意识的淡薄可能带来整体的凝聚力。
而且接受这种文化的人们,认为这些事情理所当然。

我认为普通美国人无法理解勾践,如何忍辱负重二十年,然后灭掉吴国。
按照美式好莱坞的风格,他必然是系上头巾,潜入吴宫,暗杀吴王。

而说到文化差异,另一个结论就是:文化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任何政治改革和革命,也许都只能促进朝代的更迭。
因此,若非中国进行百年的启蒙运动,民主和自由都只会是空话。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而且继承了前文的假设。
但可惜的是,我似乎没有一个真正的美国朋友,更不要说去过美国,亲身体验美国文化。
我对美国文化的认识,可能不会比别人更多。

文化差异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被称为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并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网民的认同。
中美之间巨大意识形态的差异,从1980s到2000s,搞不好是越来越大,而不是逐渐靠拢。
我试图将之归结为“文化差异”,并且由此考虑是否真是如此。
此过程,在科学上应该是:假设、推理、证明,这个方法。

文化差异确实可以解释不少问题。
美国建国受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影响,因此至今美国人都接受书中所说:“政府即使是在它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
中国自古受孔孟之道影响,因此至今都认为“水能载舟”。舟是不是把水当数我不知道,水倒是真的把舟载在自己身上,并且引以为豪。
从国家发展之初就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传承演绎下来,结果就是美国人都说自己政府坏,中国人也说美国政府坏。但是中国人边说的时候,边往美国那边跑。

所以小布什被(美国)国内广泛嘲笑为最愚蠢的总统(之一)。
而胡总,则会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出现,带去温暖关怀。人们感恩戴德,甚至下跪磕头。

有一种说法,中国其实是愚民政策:将广大国民教育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瓦解他们作为纳税人的观念。
但是,愚民政策也得有群众基础,千年的孔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况且,中国从来也没有完成启蒙运动,几次都被掐断了。
这样的结果,也许从开头就已经注定了。

只是我从心底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解释。
这无疑是在说,中国人就是犯贱,就是需要被人统治奴役并以此为乐。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这是莫大的羞辱。
所以,我仍然在找寻这个理论的矛盾。
证明并没有完结。

温总在四川灾区喊:“是人民养着你们的”,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他要是喊:“是人民养着我们的”,就完美了。

还有没有人性2

不是被逼到绝境,谁愿意流浪在北京街头,心惊胆颤的躲避“接访”人员的堵截。
更多的人,也许只是和下图一样,默默的接受这个现状。

1219349734g99L6qY

致国际运动员和观众

致国际运动员和观众
        ——为什么你们应该厌恶开幕式

你们都看到了这次奥运的开幕式,用以描述它词语有“棒极了”、“无与伦比”、“不可超越”等。
而我,却在这里试图告诉你们,要去厌恶开幕式。
是我在开玩笑吗?
我来告诉你们原因。

如果仅仅作为一场艺术表演,这次表演无疑是出众的,我必须承认,在我所能记忆的这些年岁里,它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请别忘了,它是奥运会的开幕式,它被赋予了传播奥运精神和弘扬体育文化的使命。但是,这届开幕式上,虽然尽数中国古代奇迹,却丝毫没有联系到体育。甚至没有提到蹴毬——这一运动通常被中国人称为足球的起源。

造假事件也让这次开幕式蒙羞。
你们如何可以想象得到,由于“不够漂亮”,官员居然让另一位小女孩代替杨沛宜站在台上假唱。
这样的丑闻,会给年幼的杨沛宜的心理和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假唱的林妙可,又将背负怎样的指责。

参与开幕式的群众演员,很有可能仅仅得到了极为微薄的酬劳。
有消息指出,张艺谋在他的上一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请的群众演员,每日酬劳仅为1元人民币。
而这次开幕式,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物价因素,可以预见,日酬劳也不会高于1美元。
如果你们把位于中国南方那些剥削劳工的工厂叫做血汗工厂,那么这次开幕式则可以称作血汗开幕式。

奥组委口口声声说要办节俭奥运,却在开幕式上就花费1.5亿美元,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两倍。
这种巨大的开销与中国国民不高的收入也极为不符。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你们应该要厌恶这次奥运会开幕式,并且祈祷闭幕式不会与之一样。

的确是倒的

20080810005

今天回头看NBC的HD精选,果然是倒的。
忙里出错,这种事情也不少见。
巧就巧在一直都没人发现,在场的运动员都太投入了。

借这个机会为微软打个广告,NBC的奥运节目可以从Media Center免费下载观看。详情见此
当然,仅对美国开放。

英雄要问出处?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昨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几乎没有看到福娃的身影。
作为吉祥物,福娃理所当然的应该在开幕式上占有一席之地,结果我们没有看到它们,似乎被所有人遗忘了一样。
是北京不再欢迎你了,还是另有隐情?

福娃从诞生之日起就颇具争议,历史上没有国家用过这么多吉祥物。
华尔街日报早在上月就对这个问题有过讨论,猜测可能有两点原因。
1. 网上盛传福娃与中国今年的灾害一一对应,是否有领导迷信而将其撤下。
2. 福娃设计者,韩美林先生与奥组委产生了矛盾,并有传言韩美林对本届奥运会有诸多不满。

联想到方政,在1992年的全国残奥会中获得了两面金牌并且计划参与火炬传递,最后却被禁止参加残奥会,更不用说火炬传递。
原因?因为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首次披露他并不是在车祸中失去了双腿,而是在天安门事件中被坦克碾压的。
哦,我忘了奥运不应该政治化的。

无独有偶,鸟巢的设计者,艾未未,在他的Blog中多次批评北京奥运会。
可惜鸟巢不能推倒了重建,看来当局只能逐渐淡化“鸟巢是谁设计的”这个基本问题。

不听话的,就把你们从照片中抹掉,于是过了多少年后终于不会有人记得。
《开国大典》那副油画中,究竟有没有刘少奇呢?

更新:据《广州日报》报道,历届奥运开幕式都没有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