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揭示了可持续投资的缺陷

hypocritic

Im 512448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颠覆了地缘政治,对许多西方人来说,激起了道德正义。对于那些以试图用自己的钱做正确的事情而自豪的投资者来说,这揭示了蓬勃发展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业务的根本缺陷,该业务被称为ESG。

问题在于:ESG正试图衡量公司对公众情绪的敏感性,无论是出于道德原因,还是因为作为公司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的公共事务。但公众情绪不断变化,在俄罗斯入侵之前,被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在入侵之前,ESG的大多数人的重点是碳排放,许多人也排除了国防股票,特别是核弹、集束炸弹和地雷等“有争议的”武器制造商。

(略)

ESG评级没有评估俄罗斯关联的风险。根据学者Elizabeth Demers、Jurian Hendrikse、Philip Joos和Baruch Lev的分析,在入侵乌克兰之前在俄罗斯有大型业务的欧洲公司的总体ESG分数和人权得分明显高于那些远离的国家。

ESG分数也没有为公司的反应提供指导。在战争的头12天——在制裁迫使采取行动之前——Refinitiv综合ESG得分较低的公司在暂停或剥离俄罗斯业务方面比评级较高的公司做得更多。

这不仅仅是俄罗斯造成的ESG的一个暂时问题。战争暴露的缺陷贯穿了在所谓的“可持续”理由上投资的主要方法。

(略)

但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会迅速变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向ESG投资者展示了本应显而易见的事情,一个国家没有武器就无法自卫,这意味着为武器制造商提供资金。即使是几乎每个ESG基金都禁止的核武器,作为对俄罗斯的威慑,突然似乎更具吸引力。

俄罗斯入侵和制裁导致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也引发了西方政府的转变。在主办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世界领导人同意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仅五个月后,英国正在削减道路燃料税,并试图保护家庭免受能源成本的影响,同时鼓励海湾国家钻探更多石油。美国呼吁更多页岩气,一些欧洲国家希望控制价格。

(略)

哪些风险?虽然ESG基金的投资者大多认为他们试图做正确的事情,但许多基金纯粹使用ESG分数来发现股价的风险。根据这种方法,MSCI和Morningstar的Sustainalytics,如果一家公司可以在不对其股票产生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做坏事,它不应该降低ESG分数。

(略)

但使用ESG分数来发现风险有两个根本问题。首先,很难提前判断哪些问题对股价很重要,ESG分数移动缓慢。

自战争以来,碳排放突然变得不那么令人担忧,而能源价格导致的贫困更令人担忧。同样,投资或与俄罗斯的贸易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道德上的愤怒,即使它仍然合法。石油巨头壳牌甚至为购买廉价的俄罗斯原油而道歉,这在当时明确排除在制裁之外。

Source: 乌克兰战争揭示了可持续投资的缺陷 – WSJ

中国货币市场亮起红灯

包商银行这个案例告诉投资者,货币基金都可能因为激进的投资策略受到损失。
那风险更高的非标理财呢?

多年来,中国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短期借贷市场运行一直基于一个假定:在出现违约或资不抵债时,中国政府不会让相关方遭受重大损失。但近来这种信心受到冲击,上个月监管机构罕见地公开接管了陷入困境的包商银行(Baoshang Bank),中国央行则更加罕见地公开承认,对包商银行的债权并非全部都能获得保障。

这些压力来得很不是时候。像券商和基金公司这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面临压力的民营企业的重要支撑,他们购买相当高比例的公司债券。此外,在2016年监管机构对银行借入短期资金为杠杆理财产品提供融资进行整顿后,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成为最大的银行间净借款人。

自2018年初中国央行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以来,通过债券回购和银行间贷款获得的非银行借款规模飙升。Enodo Economics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这部分贷款净额达到人民币7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50%。因此券商和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的融资困难对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而言都构成重大问题。

Source: 中国货币市场亮起红灯 – 华尔街日报

单车战争未结束

ofo刚出的时候我说过什么来着?合并了之后就是剪羊毛了。

ofo内部人士坦承,ofo的经营管理确实粗放,“但没有办法,只有快速扩张规模才能和摩拜势均力敌。如果现在没有铺到这个量,根本上不了谈判桌。”根据官方数据,目前ofo在全球运营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在投放规模上超过了摩拜的840万辆。

一家大型PE股东的负责人在内部直言,“投资ofo就是等着合并,这是共享单车的惟一出路。”

Source: 【封面报道】单车战争未结束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腐烂根基

本文翻译自: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708730-real-estate-elsewhere-its-economy-chinas-short-term-fixes-mask-deep-structural

就在一年前,政策制定者对中国股市暴跌竭嘶底里。现在则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造成国内外的担忧。由于房地产行业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求的约四分之一,市场崩溃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一国的范围。事实上,就目前而言,中国也许可以避免灾难性的崩溃(见文章)。但它没有迹象表明能够实施必要的根本改革,以纠正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失调,从长远来看是危险的。

乐观地认为危机可以避免的一个原因是风险已经被识别。由于许多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在上海,深圳和南京每年飙升30%以上,甚至中央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也警告说存在“泡沫”。中国最富有的人(和房地产开发商)王建林上个月则更进一步,称之为“历史上最大的泡沫”。外国银行经济学家,当地经纪人和国家的智库都同意这个观点。今年的抵押贷款急剧上升,恐惧已经加剧。7月和8月,它们占新增银行贷款的近80%。

政府清楚地竖起了警告标志:在过去两个星期,房地产购买的政策在大约二十个城市收紧,表明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政府遏制他们的房价过度上涨。紧缩措施(通常提高支付的购买价格的百分比作为现金首付)在过去是有效的。尽管最近的抵押贷款空前繁荣,中国家庭负债仍然较低。今年早些时候当影子银行开始借贷给购房者以支付预付款时,监管机构很快就禁止了这种做法——这与去年当当局对配资炒股无动于衷使股市泡沫般膨胀有所不同。

房价的上涨也强烈地提醒我们,中国对房地产的需求仍然如此疯狂。惠誉,一家评级机构,计算得出中国从现在到2030年每年将需要约8亿平方米的新房,以满足人们搬到城市和购买更好的家园的需求,这大约是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这实际上不及中国最近每年完成的十亿平方米,但仍然是非凡的。

然而,由于政府的政策,所有这些住宅的市场仍然受到严重扭曲。最根本的是,政府不能按人们想要住的地方进行开发。因为它想要控制大城市的增长,所以限制了城市土地的供给。稀缺推高价格;建筑商和购房者都会付出奇高的溢价。较小的城市仍有大量未售出的房屋。当前的上涨没有对它产生多大影响。匹配供给通常不是主要考虑因素:因为土地销售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住在他们想要的地方,因为居留许可(户籍制度)仍然可以用来阻挡外地人。

家是我的巢

进一步被扭曲的是压抑的金融体系,限制了投资机会。外汇管制阻碍了国外的合法投资;国有银行保持极低的存款利率;股市已经是过山车。因此,物业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标的吸引着过剩的现金。调查表明,现在中国的那些买房者中,也许五分之一是投资者而不是自住者。核心业务瘫痪的国有企业,抗拒破产和改革,转向物业发展,弥补利润。

在许多中国城市的限购措施对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毫无作用。一点都不奇怪。它们是共产党顽固困境的核心:如何在不增加突然“硬着陆”的风险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让市场蓬勃发展,同时保持党的控制。至少在房地产方面,解决方案就在眼前。中国必须坚持开放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是彻底改革土地政策。如果没有,房地产的狂热会一次次扫荡大城市,这些繁荣将有一天以毁灭而结束。

 

中国特色的P2P

鄙公司最近开了P2P网站,因为Twitter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所以也不想在这里放出网站名字或者地址,免得有做广告推荐的嫌疑。可能也是因为公司开了P2P的原因,最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有一些疑惑,到底P2P安不安全,能不能投。也许是孕妇效应,但不妨碍我集中一次解答了吧。
毫无意外的,P2P并不是中国首创的东西,但是中国的P2P跟美国的区别大到可以当作是两个事物。 

首先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1. P2P是个人对个人的借款,平台理论上只是中介。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下面会提到),中国的P2P平台很难作为纯粹的中介存在。更多时候,平台需要对挂在其网站上的项目承担兑付的责任,这个责任并不是法律上的。
  2. 中国的法律并不允许非金融机构对个人或公司借款,又对金融机构进行牌照管理。使得民间融资只能通过个人对个人的方式,也仅有这种受到法律保护。宜信,作为最早最大规模的P2P公司,就是通过其控制人唐宁对外发放贷款。

中国跟美国P2P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从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中国的P2P平台不仅仅起到中介的功能,在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多由(关联)第三方甚至是平台代为偿还投资人。这种P2P格局的成因一般认为有几点:

  1. 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无法客观的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价,而平台作为推荐方,被认为应对借款的风险负有识别和判断的责任。代偿就是这种责任的后果。
  2. 中国的(心理)无风险报酬率被各种投资渠道推高,无担保的有风险产品不会获得投资人认可。
  3. 平台为维护自身信誉需要,主动承担代偿责任。

那么P2P是如何代偿的呢?

  1. 直接由平台回购债权,平台事后向借款人追索。
  2. 融资担保公司事前已对债权进行担保,因此由融资担保公司代偿。

其实不论路径如何,最后一般都是由平台自己买单。我在融资担保公司工作过,一般的融资担保公司的代偿能力其实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担保P2P的融资担保公司根本就是平台的关联公司。

经过上面的讲解,相信你对P2P的风险成因及控制有了基本的认识。大致是这样:

  1. P2P不是存款,(从全行业来看)是一种风险较大的债权投资。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P2P不允许在宣传材料中承诺保本保息。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P2P都会表达这个意思,只不过可能换了说法。
  2. P2P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在目前的行业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借款人是在银行无法向其提供贷款才转而从P2P借款,因为P2P的利息成本远远高于银行。换句话来说,他们是银行“不要的”客户。
  3. 如果你一定要投P2P还希望尽量控制风险,那么平台越正规,后台越大越安全,比如陆金所。目前国内还没有跟陆金所处在同一个级别的。

你说陆金所起投金额太高,收益才6~8,隔壁那家1块钱起投收益还高很多,他也有担保也有回购等等。
 请问你真的认真看过这篇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