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的统治

我曾说过要对《天才的独裁》评论,现在履行诺言。
在刚看到《天才的独裁》一文的时候,我为一个老美对中国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见解而折服。
但是惊讶之余,我感觉到其中有些东西不对。
花了这么久终于想通了错在哪里。
他完全没有考虑经济因素,没有考虑中国的关系人情。
经济和政治这样结合起来,就没有他写的那么纯粹了。

看看最近的新闻,有些是不被官方认可的新闻。
陕西省林业厅借关系造假虎向国家骗钱,被揭发后仍不认账。
华为规避新劳动法,总工会称其情况特殊。
南方周末迫于赞助商的压力从网上撤下《系统》一文,欲盖弥彰。
上海社保案,张荣坤贿赂黄菊秘书近千万元。
朗科贿赂案,涉案官员上万。美国罚了朗科,中国故意失声。

共产党绝不是哈佛校友联合会加上一支军队那么简单。
中国的官场也并不是精英的集中营。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前,身居要职仅仅是权力和名声的话。改革开放以后,权力已经开始和金钱密不可分。
金钱渗入到权力系统中,左右了权力。权力也呼唤着金钱。
公平正义何在?

谁掌握了现在就掌握过去,谁掌握了过去就掌握未来。
这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他们又要控制网络独立媒体!

和谐社会?
他们是想和谐(censor)掉整个社会吧!

中国孩子

13年前,在新疆克拉玛依那声“孩子们别动,让领导先走”震惊了所有有良知的人。

13年了,不知道这323个孩子在天堂过得怎样。
13年了,你们可知道你们的母亲多么思念。
这首歌是为你们而写的,来自周云蓬的《中国孩子》。
他的眼睛虽然看不到了,但他比很多人都要看的真实。

天才的独裁

英语原文:The Dictatorship of Talent by David Brooks
店长的译文:http://blog.ticktag.org/2007/12/05/1057/
因为发现店长有些地方翻译不够妥当,于是自己翻译了一遍。
其中有些观点我也不是完全赞同,先发译文,评论稍后。

假设你出生在中国,你是个独生子女。因此你有双亲和四位长辈溺爱着你。有时他们甚至叫你“被惯坏了的小皇帝”。

他们向你灌输着儒家的遗风,尤其是阶级和勤奋的重要性。他们会送你去上学,在那里你会发现记住汉字需要高超的记性。这时,中国变态的人力资源政策开始塑造你。

你很快的意识到——被称作中国通的老外同样意识到——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沉迷于天才的社会,而且中国高层的精英招募天才的方式和NBA一样——残酷,无情,彻头彻尾的精英主义。

随着你在学校中成长,你认识到为了考入重点大学,你必须在期末考试中技压群雄。中国学生参加此类考试的历史已经长达一千多年。

这种考试并不看重所有的智力技能,它只着眼于勤奋和记忆力。你的青少年时期将紧紧围绕这些考试展开——死记硬背,考前复习。

每年大约有九百万学生参加高考,顶尖的百分之一可以进入重点大学。剩下的至多能进二流大学,这些不幸者会发现,虽然他们的成功的道路并没有完全的封闭,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他们开始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因此这些学校的自杀率比较高。

但是你胜出了,你成功的进入了北京大学。你敬仰教授的无所不知,并且知道如果你成绩优秀,你就可以加入共产党。虽然西方认为共产党仍然是一种政治的意识形态,但你知道当今中国除了经济繁荣,并不存在意识形态。共产党不过是个巨大的骨骼,它将成员联系起来创造财富。

你真的是个天才,你在大学里面表现也很出色,因此你获得了很多机会。你本可以在美国的跨国企业工作,学习领导技能,然后回来做个企业家。但是你决定进入政府机关,这样风险比较小,也有机会(通过灰色收入)发大财,并且获得为人民服务的美名。

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选择没有区别。不论你是在经商还是行政,你都在同一阵营。虽然在西方,政府和商业领袖经常关系紧张。但是在中国,这些商业领袖也是那张社会关系网的组成部分,他们共同合作互惠互利。

你的命运由这个阵营的规则主导,所以极为重视团队合作。这里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形态对立,有的只是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相互争夺权力和财富。这样一个系统当然重视天才,组织部——多么漂亮的名称——会选出已经表现出管理才干的人。你努力工作,然后被调去管理一个省,甚至在钢铁和通讯的国有企业中当上老总。总之,你爬升得很快。

当你和美国人交流时,你会发现他们对中国的共产主义有着奇怪的观念。于是你试图告诉他们,中国不再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它有一个新的制度:精英专制。你开玩笑地说:好比常春藤联盟披着共产党的外衣,或是哈佛校友联合会拥有了一支军队。

这是天才的统治,你告诉你的美国朋友。它管理社会有如一位明智的父亲管理着家庭。虽然与普通市民有一些磋商,但大部分的管理阶层打着“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旗号而独立决断。

这个精英阵营吸收着对立阵营的力量根基。曾有一段时间,人们以为经济的繁荣会产生出一个独立的中产阶级,但是现在发现这群富裕的阶层被吸收到了统治阶级中。学生们曾经为民主游行,但现在他们已经被自由经济和工作机会所满足。

精英阵营并不固步自封。它的成员愿意承认中国的劣势并且拥护现代化的改革(只要这些改革并不挑战政治秩序)。

你相信,最重要的是,这种专制已经带来了好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数亿人脱离了贫困,上海的购物中心比美国的更加品种丰富,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奥迪小轿车堵塞了道路。

你为这个阵营统治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并且期待它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下一阶段——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但有时你也会暗自怀疑:也许无论如何卓越的一批记忆力超群的精英,也无法管理一个灵活的,充满创新的信息经济。

你永远也不会愿意在半夜思考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作业]大跃进与实事求是

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作业。

在1957年成功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开始骄傲自满,急于求成,忽视了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从钢产量来看,1957年产量是535万吨,1958年9月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今年宏伟目标 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也就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同时会议指出人民公社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最好形式。
同一天《人民日报》的社论《立即行动起来 完成把钢产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中,首先是从国内发展和国际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大炼钢铁的重要性,同时,从美国发展的数据指出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但是,社论分析完成任务的最重要的条件竟然是“目前我国正在形成的全民炼钢铁的热潮”。寄期望于全国各地群众进行土法炼钢,而完全没有考虑到土法炼钢是否正确的问题。社论在最后一段号召全党全民与时间赛跑,超额完成任务。
这篇社论充分地暴露出了当时的问题: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在这样一种风气的熏陶下,全国上下刮起了一阵浮夸风,各个地方不甘示弱,以虚报代替实际工作,因为虚报而增加农民负担也毫不悔改。
在当时亩产记录的保持者——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那里,就是这样的情况。该县后来在县志里没有回避这一段历史。
县志写道:“产生13万斤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条,一是全国极‘左’思想的影响,二是极个别人为自己的目的主观炮制出来的。”这样浮夸带来的恶果是明显的:“高产卫星”“升天”后,环江的粮食“大丰收”了,理所应当向国家多交公购粮。1959年搞高指标, 环江估产要翻两番, 而实际产量只有0141亿公斤,征购任务调减后仍占当年实际产量的61% ,人均“三留”只有9915公斤。一方面是群众缺粮,另一方面,党委却认为粮食被群众“瞒产私分”了,于是先后两次发起“反瞒产”的运动,把敢于讲实话的人视为“大跃进逃兵”并进行批斗。批斗的结果就是实事求是的完全丧失,也导致后来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大量农民。
在大跃进运动中,大跃进不应该是目的,大跃进应该是手段,发展生产力才是目的。在狂热的政治运动中基层干部却把手段变成了目的,这恐怕是中央领导所没有想到的。
这个教训在今天的中国也颇有意义。因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已经发现有官员无视矛盾的客观存在,使用暴力抹杀不和谐的现象或是剥夺有异议人士的话语权,人为制造和谐社会的假象。矛盾虽然一时被压制,却没有得到解决,这样日积月累只会导致更大的矛盾。
希望当权者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和谐社会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本周碎碎念

参加了两个宣讲会,强生和玛氏,觉得自己离500强越来越远。
必须在下一轮申请中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公司。

昨天所有国外搜索引擎被绑架至百度,百度的流量应该是狠狠的赚了一笔。
YouTube至今仍然无法访问,难道是因为繁体站使用了青天白日旗
(台湾连Google Video都可以直接看耶!)

郁闷之下,在宿舍建了一个山口山的私服,不过也只是一时热情。

正在开会,少说话。

说说十六小

(美国之音记者:韦娓2007年10月14日华盛顿报导)中共十七大星期天召开了第一次主席团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说,十七大将修改党章,并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有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十七大不会产生明确的胡锦涛、温家宝接班人人选,这次大会宗旨是加强一党专政,修改党章实在是胡锦涛为首的现领导要把这五年来自己倡导的科学发展的政绩载入史册。

继续歌功颂德,继续写入党章,继续一党专政。
这些东西跟我有狗屁关系!

现在剩下的只有一个问题,十七大之后,原有的网络备案体制是会松动还是会变本加厉?

委员的请求

委员在外面租房子以后,我们把宿舍里面重新布置过,使得中间空出很大一片空间。
我们对此非常的满意,委员却似乎有些不满,特别是他这个学期新买了手机之后。

今天他过来问我们能不能把他的床铺租出去。
我知道这个要求看上去十分的合理,但是我无法接受。

如果考虑一下利益得失,就很容易明白这个原因。
他搬出去的时候,他一个人承担多出来的房租,我们享受了更宽敞的宿舍。在这个过程中他放弃了自己的利益,我们简单地接受了这份利益。
如果有个人要搬进来,我们需要花上几个小时重新恢复原来的格局,宿舍空间比现在要小上许多,而且,我们不可能获得任何其他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人并不是如积木一样可以随便搭起来的东西,随便塞一个人进来,两边都不会开心。要我选择,我宁愿我们凑他那一份住宿费。

然而我的思考并不止于此。
想想我们曾经放弃的诸多权利,我们还能名正言顺地把它们要回来吗?
Flickr会回来吗?FeedBurner会回来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其简称属于禁则事项)之后,消失掉的论坛们会回来吗?
我对那些乐观的态度表示怀疑。

委员, 宿舍, GCD, 权利, 利益, 十六小, G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