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我为我

今天快下班的时候被主管拉去谈话,主管也是个80后的,倒不存在威严呀,代沟什么的。但是主管说的话却叫我没法回应,虽然心中早已喊出声来。
主管说的话总结起来是这个意思:我在这支行同事中表现较好,本来想委以重任,却又发现我工作不积极,现在要问问我的想法。

首先解释一下“表现较好”和“工作不积极”是怎么统一起来的,道理很简单,比如说我们每人每天做100笔业务,我一个人老老实实完成,没什么错,但是别人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请教来请教去还要弄错几笔。这就叫我“表现较好”。但是主管一看,你应该可以做200笔业务才对呀,于是叫我多做一点,我就老不情愿,磨磨蹭蹭,结果也只多做几笔而已。这就叫做“工作不积极”。

我极为谨慎的跟主管说其实我并不喜欢干会计这个差事,主管说会计升职快呀,没准几年就当主管了。我就没敢跟她说,其实主管这个池子,我还觉得不够大。

这个不情愿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工资多少的问题。一个苹果不能因为桃子卖得贵就去当桃子。我个人现有的知识储备、我对工作条件和内容的理想、我的职业规划……种种复杂的条件并不能转化成工资上涨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

而且虽然现在工作得还算不错,我却很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极限在哪里。这个事情也不是简单的转化成努点力,升职,再努点力,再升职这个简单的模型。我很清楚的告诉自己,我肯定会在当上主管之前就彻底厌恶会计这个工作甚至离开这个银行。

听过80/20原则吗?虽然这个原则的本意并不是教人偷懒,但我发现我自己在还没有听过这个原则的时候就实践着它,我经常用20%的功夫完成80%的学习/工作,然后用另20%的时间完成另一件学习/工作的80%。这个原则颇能解释为什么我的大学GPA就在2~3点之间摇晃,但我又广泛涉猎,以至于有些朋友都惊叹“你从哪里学到这些东西的”。如果用IT界比较熟悉的话说,就好比我跟软件人士谈硬件,跟硬件人士谈设计。你们说的我都听过,但我说的你们未必了解。

除了,除了那么几个东西,从实践经验来看,我几乎愿意耗尽一生去追求。我现在还不能确切的说明它们都是哪些,又或者哪个又最甚。但是你看,那绝对不是当个会计。

说了这么多你大概可以猜出我的态度,从原本的分行被分配到这个偏远的支行工作,形象点说就是贬黜。怀着这样一种郁郁的心情,你叫我怎么开开心心的奋斗到主管。我特地保持每天坐半小时地铁也要住在市区,除了郊区治安等问题以外,也是抱着随时能调回分行的希望。
“你就不能喜欢做会计么?”
我想大概是不能的,喜欢做会计的那个人,并不是我。

@xiahua接着我推特的由头也稀里哗啦写了一堆,看完之后觉得同意也不是,反对也不是,这事情倒是彻底糊涂了。也许他说的,与我根本是两个问题。

朱海洋的虚伪

这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T)杀人事件,由于有一位同学在那儿读书,我比一般人要更早的知道事情的发生,以至于在环球时报工作的doubleaf还要通过我联系VT的同学,询问朱海洋的为人,消除民众对留学生的负面印象。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可以说环球时报“中国留学生表示,朱海洋平时温和友善,待人热情,他做出这样的事情可能只是一时冲动。”所言非虚。

但是过了不久又传出消息,原来那位女受害者是被斩首了。
连我那位同学也哗然了。
斩首这样残忍的事情,绝不是“一时冲动”可以解释的。
不信你可以参考当时伊拉克绑架人质斩首事件的国际影响。

这样“很善良的男生,对人很热情”,于是我同学就“很不理解。我当时跟大家讲的时候,我以为是他一时冲动杀的,后来才知道他做的多么残忍。我也觉得我真的不知道他内心怎么想的。也许我根本就不认识真正的朱海洋。
钱理群曾说,中国人说的和想的不一样,做的和说的也不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文学少女第一卷有这样一段独白:

我很努力地把『人类』这个角色扮演得很好。
周遭的人都说我开朗乐观、和蔼可亲。
别人贬抑我或嘲笑我,我都不在乎,反而感到安心。但是如果有人说我和蔼可亲,我的胃就会开始抽痛,感觉很不舒服。
渴望别人认为我是好人时,我就会耍宝惹大家笑,或是假装喜欢小狗,其实当时我羞愧得像是脸颊有火在烧。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我在伪装。因为我并非如人们所说,是个和蔼可亲的人。这一切都是我使出的诈术罢了。
所以每次有人说我和蔼可亲时,我就有股冲动想要大叫,甚至想要拿刀切腹自杀。

我不知道朱海洋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心理也许在留学人士这样一个群体中不可小视,他们都是辛辛苦苦出国,忍辱负重,为的就是定居美国/衣锦还乡。这样一条道路促使人虚伪,海归的名号促使人虚伪。他们必须做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以至于我都无法分辨,究竟是钱钟书将海归的形象升华为方鸿渐,还是创造出方鸿渐,让以后的海归可以效仿。

我并不是将矛头指向海归,就意味着土鳖好到哪里去,这个虚伪的本质至上而下的贯穿着中国,全国人民比团结党中央更为紧密的团结在它的周围。

TwitS60

我是个重度Twitter症患者,即使在神一样的春运中的广州火车站,我也会抽出一支手,滑开我的N95,向各位网友报告我刚刚见到的趣事。
Symbian系统上的客户端,主要是两个:twibble 和 twittai。两个都是基于java技术而不是Symbian的C++技术。S60上基于java技术的程序都有一个通病,执行效率和稳定性不足。

因此我一直都想要@kcomeForum Nokia Champion获得者,抽一点时间开发一款sis版twitter客户端。
但是这个家伙非常忙,除了在公司工作挣口饭吃,还要开发Symbian版Firefox。最近,他又跟他那台旧本本耗上,一定要装一个破解版的Mac上去。
于是我就跟他说,如果他能够开发出一款优秀的sis版twitter客户端,我就想办法为他拉捐款买一台他梦想的MacBook Pro。
kcome很谦虚,说不需要一台,1/4台就可以了。

经过一番交流之后,我们决定正式开始这个项目,他将负责开发TwitS60(这个新客户端的名字),这个客户端将会是专为S60系统开发的,而且它将比两位前辈更为优秀。
而我,则担任PM的角色,主要负责筹集250美元捐款,以及监督指导他的工作(脸红)。

我计划仅接受每笔10美元的捐款,如此只要有25人认捐我就可以圆满达成目标。
我并不鼓励学生或没有收入的人捐款,如果你们希望帮忙,可以到这里添加你需要的功能,或者向你的Twitter好友宣传这个项目。
如果你有开发或设计的专长,也欢迎参与到开发当中。

我没有钱也可以用TwitS60吗?
你看,TwitS60是GNU GPL v3授权,所以简单的说,它是开源的免费软件。

本项目的新消息会在@twits60上发布,主页也在筹建之中。
这是我发起的第二个非营利性项目。

[转]大家知不知道拾遗物品招领处?

今天一同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以下为引用:

我的手机昨天上午丢了 唔  不是被偷 就是自己弄丢了  诺基亚6300
没准备去找 想这年头 不可能有人捡到了还给我
我下午就去补了卡准备买新手机了  
结果事情在晚上9点发生了逆转  一个电话打到了我爸手机上 自称是武汉市拾遗物品招领处 说我的手机在他们那里
我爸开始还以为是骗子  但很快 对方就让我们打消了疑虑  
今天早上 我前往拾遗物品招领处取回了手机
手机离开了我20个小时 毫发无伤
据招领处的工作人员说 是个捡破烂的大叔拾到的手机 而且步行几个小时交到了市公安局(从宝丰路到汉口火车站 武汉的同学可以估计一下距离)
留了个名字 工作人员为他拍了一张照  除此之外 什么也没留下  
昨天下午 武汉在下雨   
招领处的人员正通过公安局的身份证系统寻找这个人  
希望能有后续  
PS 普及知识
武汉市拾遗物品招领处是我市专门负责拾遗物品招领和报失的政府机构。招领处办公窗口设在市公安局,各公安派出所均设有拾遗物品招领点,负有妥善保管群众送交捡拾物品、受理挂失、协助查找、发放失物的职责任务。
服务热线:027-85391111
网址:JWZX.WUHAN.NET.CN/SWZL
现在网页首页上的那个手机 就是我的6300

因为是同学,所以事情绝对真实可靠。
真的,在此之前,我从没听说过有拾遗物品招领处这样一个机构。

在地球另一边,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正在宣誓就职的时候,我相信这边也会悄悄的改变。

社会主义政治金融学

前天总行的人过来讲新的黄金业务,业务并不新鲜,不过是有保证金性质的黄金交易而已。
但是总行那人无意间透露的几句闲话倒是让我很在意。

在讲黄金交易所的时候不免要提到伦敦黄金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
这两个交易所的报价并不严格的相同。
在价差存在的情况下,你很自然的会想到一点,没错,将黄金从低价市场卖到高价市场就会有盈利。
但是并不是任何机构/个人都有跨境交易黄金的权利,连我所在的这个银行都没有。
按照总行那人隐含的意思,工农中建应该是有的,其他一些相关的进出口单位也有。
但是黄金储备也是一个国家金融战略的关键问题,考虑到这点又觉得似乎无可厚非。
但是事情并不是到此为止。

国内也有两个黄金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以及期货市场。
总行那人一直强调期货市场的价格是严重扭曲的,和实际金价(上海交易所金价)并不相符。
你看,又是一个价差。
政策又规定个人客户不得在期货市场提取实物黄金。
于是总行那人说,如果你找得到一个有相当背景的机构/单位/企业,它能够在两个市场同时交易的话,那么,只要在一个市场买入,另一个市场卖出,就能实现零风险的盈利。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行就做着这个勾当。如同操纵股市一样,先用一个饵来扭曲期货价格,然后趁机盈利。
你觉得他们赚的是谁的钱?

说到这里,就更能深刻的理解茅于轼在反对土地红线文章中的基本观点:“对一种商品进行管制,对有权管制的人而言是有巨大利益的事。有了管制就必有审批,于是就有以权谋私的机会,可以权钱交换。”
问问在计划经济时代买过电视机的人,绝对可以给你一手资料。

在喊着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同时,建立剥削和加大两极分化的正是同样一批人。
那么这些钱又是不是留在中国用于建设了呢?非常值得怀疑。
我一直有种阴谋论的观点,中国政府与国外机构合作起来剥削中国人。
不然,为什么要出资救美国的市?
不然,为什么国外的商品比国内便宜?
不然,为什么外国银行可以以远低于发行价的价格拿到中国股票?

为了在战略上囤积外汇?
你不知道我们因为巨大的外汇储备量而贬值亏损了多少吗?
中国人累得死去活来,原来是在给别人做嫁衣裳?
你说这不是殖民地?

20081130081

广州有这么一座塔,今天去购物的时候赫然发现居然在住的那儿也能看到。
这张照片则是在更早的时候,在另一个地方拍到的。

由于《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的关系,每次远远望到这座塔的时候,我总是回忆起那句独白:“即使在东京,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这座塔也是隐约可见。”还有两位大叔“世界上总是有这样充满着浪漫幻想的人”的揶揄。
然后,那个在遥远的日子里许下的约定,和对对方持久不灭的思念,如同决口的洪水一样把我的思绪淹没。

同样的景色对不同人却是不同的意像,了解这一点,就越发体会到记忆对个人的珍贵意义。
也许,塔对另一些宅人来说,只是意味着结婚塔里的那经典便当句:“这一战结束以后我就回老家结婚”。

那么,塔对你来说,又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