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责任

这几天发生的两件小事让我重新思考社会责任这个话题。

广州自来水公司请了某个第三方公司到小区清洗水箱,我上班不在家,家里只有一个老人。清洗水箱之后需要接水检验,那个化验员敲开我家门,说要取一点桶装水化验。老人不明白是什么情况,就给他了。

同一天,我在淘宝买了一个小东西,十几元,送货过来。晚上我回家打开一看,发错货了。和卖家联系后卖家同意重新发货,也要求我将错发的货给他退回去。可能到付会比较贵,卖家要求我先垫付邮费,他再通过支付宝转给我。我答应了,但是我白天不在家,只能把事情交代给母亲。母亲一听不同意,说凭什么我要帮他垫运费,是他发错货在先,还说这货不退对方又能怎么办。

不是我要的货物,是你发错了,所以我不需要对货物负责。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因为这个水也不是我喝的,所以水箱究竟洗没洗干净,甚至洗没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最后的结果?我找到洗水箱公司的服务电话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承诺重新取水化验。然后用上面这段话说服母亲配合退货。

游戏,心情

前天我玩着星之海洋的时候,突然心生厌恶,想要把手柄扔在一边。这是一个评价不错的游戏,虽然画面输出只有720P,比起最终幻想X来说应该是好一大截。但我还隐约记得大学假期里带着Yuna行走在Zanarkand的快乐心情,而现在,一个并不复杂的迷宫,即使手边就能搜到攻略,已经让我索然无味。

游戏没有变,变了的大概是人。习惯接受快餐文化的我,虽然还热衷于买书,但看过的连一半都不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啰哩啰嗦不知道在说什么。王小波的白银时代?快速浏览了一下也没看明白写的到底是什么。Kindle上面每天推送纽约时报,忙起来也是一周的都没看,或者有时候就扫一扫标题。我无法耐心安静下来认真看完一篇长的报道,听完一张CD,或是写一篇上千字的文章。

忙什么在?我也不知道,浑浑噩噩。事情不放进Todo就不可能记得去完成。每天在Twitter、微博和论坛上刷新转载评论。看上去好像是事事关心,其实是事事都不在意。What is the point? 根本就没有价值!已经如此,想要交几个知心朋友,谈一场恋爱,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虽然我错过了驾驶人形机器人与使徒战斗的14岁,错过了让苹果砸中脑袋的23岁,但26岁还不是可以说老的年纪啊。

I am inadequate to deal with relationship. Deborah Fallows在她的Dreaming in Chinese中写到中国人熟悉的表现是不再用正式和严肃的称谓。然而我的“不正式”似乎比一般人还要出格一些,经常因为不经意间的癫狂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时候我不知道生命中还有什么值得珍惜,还有什么值得去追求。
人生就像一场戏剧,然而我只是台下的观众。

奔跑吧,阿祥

有两年多没有写这个分类下的文章了,这次写的也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一对走过了9年的异地恋人,居然分手后要找我这个bachelor来做思想工作,实在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这两个人是高中同学,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很惊天动地的爱情传奇,大概就是你情我愿的很自然的走到一起了。高二分班,两个人开始了马拉松似的“异地”恋。大学时两个人不在同一个城市,男孩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女孩继续在国内读研。
男孩对女孩很放心,因为女孩已经拒绝过无数追求者。然而女孩却渐渐的对男孩不满意:因为长期在象牙塔里,男孩不如她身边的同龄人成熟体贴。也许是因为害羞,男孩也从未与女孩家庭谈婚论嫁。
往前望去,未来一片茫然。女孩开始慌神了,今年就要26岁了,最好的青春给了这个男孩,却没有得到一个关于未来的许诺。于是她对男孩说,我们分手吧。

故事讲到这里估计各位看官都看懂了,这次分手很可能是逼婚。
而且我觉得逼得很对。
所以我提的建议无非就是找岳父岳母大人商量结婚的事情,同时保持与她的日常联系,旁敲侧击往结婚的话题上引。
我觉得这事就能成了。

Steve Jobs传记读书笔记

这几天终于把乔布斯传记的有声书听完,整体上来说,这本书解释了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如果用李开复的语言结构来说,这种成功很难复制。
少年乔布斯作为一个领养的儿童,独特的身份和善良的养父母给了他成长为后来这个乔布斯的得天独厚的机会。半导体产业、硅谷和互联网的发展也推进了他的成功。
但是青年的乔布斯不能说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如果在中国早就被父母用"隔壁家的孩子"比得体无完肤。隔壁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好,隔壁家的孩子上斯坦福还有奖学金,隔壁的孩子没吸LSD,隔壁的孩子好好上课不逃课,隔壁的孩子读完了大学,隔壁的孩子没有一个人跑去印度学禅,隔壁的孩子没有把人家肚子搞大又抛弃人家。
但是,隔壁的孩子也没有成为乔布斯。中国社会允许乔布斯这种人成功吗?很难。初中时我也是放荡不羁的性格,比现在更甚。当时,语文老师信誓旦旦的跟我母亲说,你儿子长大肯定要碰钉子。我在银行确实碰到了不少钉子,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所以无法在银行获得升职最后不得不辞职离开,然后现在也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
乔布斯重视技术和设计,不以销售为导向也是很独特的理念。因此苹果的目标不是制造卖得出去的产品,而是制造伟大的产品,伟大的产品自然有用户为其背书,比多好的销售员都有用。正因为如此,苹果才能持续不断的探索新的产品和新的领域。而不是被眼前的利润吸引而忘记了自己的目的。从这个方面来说Google的成功也是为此。
乔布斯性情乖僻又有强烈的控制欲,但人生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给历史留下一些东西。换句话说,这种人要是心术不正说不定就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好在乔布斯选择了制造完美的产品和创立伟大的公司。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回归后的公司治理情况是前无古人的。一般来说董事会必须约束CEO的权利以取得平衡,但乔布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了董事会,后来的董事会完全由他自己指定,不可能限制到他的权利。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治理结构,最后造成了安然这样的丑闻。但乔布斯却没有问题,因为他追求的并不是个人财富,虽然他后来要求了很高的股票期权,但事后证明乔布斯为公司带来的价值远超这股票期权的价值。
乔布斯的性格非常糟糕。但不是这种糟糕的性格也无法保持苹果公司员工的优秀和努力。RDF?本文不讨论非自然现象。

Tim Cook能否带领苹果继续辉煌?不能,Tim最多就是个过渡,要么过渡到一个新的领导者,要么过渡到衰落。

对Kindle抓包后的几点笔记

由于我的Kindle推送几天都不能正常使用,决定抓包看看是什么原因。第一嫌疑犯就是GFW。
抓包的结果很有趣。

  • kindle会定期解析一个域名dogvgb9ujhybx.cloudfront.net,但是从来没有访问这个域名,我猜测这个是用来测试网络是否正常的。
  • 它会定期发送一个相同的UDP包裹给107.22.160.76或107.22.160.70,因为没有DNS Lookup记录所以不知道究竟是谁的服务。但IP本身是属于Amazon AWS的。没有返回的包,我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越狱带来的。
  • kindle检查是否有推送的文档是通过todo-g7g.amazon.com,这个域名的IP有很多个,所以我把这个域名用Dnsmasq固定到一个IP以后把这个IP加入VPN的路由表,于是推送就正常了。固定IP有个坏处,以后这个固定的IP万一不能用了又会碰上无法推送的问题,虽然更新一下就能用但很容易忘记自己一开始指定过。
  • 下载书是通过cde-g7g.amazon.com服务器完成,有相当多的TCP Dup ACK和 Out-Of-Order错误,但好歹能下载完成。
  • kindle会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向72.21.194.2 72.21.214.149 72.21.210.247发送TCP RST包。

霍炬离开Twitter事件

不看@arthur369 的推我还真不知道这次争论的起因是AppStore的色情问题。因为我两个人都没fo,所以看到一堆围观群众基本都是在打哈哈。
Twitter不是一个适合讨论严肃问题的地方。这个结论已经被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实。无数讨论在Twitter上被参与者和围观者误解扭曲、偏离话题。即使真的讨论出一个结果吧,在Twitter这样的快餐文化中也几乎留不下任何印记。那么讨论的目的又何在?

花落去我见过一面,去年去上海的时候bao3带我认识的,他当时做胶州路大火头七的新闻稿,希望从我们这儿了解一些现场的情况。我只能就这一面之缘说说我印象中的花落去,如果你认识他比我更深欢迎指正。
他不是我乐意去接触的那种人,做事目的性很强,说严重点就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是达成目标的工具。但我觉得他也不是wangpei所说的那种一般人用椅子轮他用消防斧的那种疯子。要说他这种人在社会上很常见,虽然在Twitter上不一定,不过我Twitter只fo了不到100个人所以可能形成这种偏见。

后来Doriscafe发文解释QQ群的事情。当时我只评论了四个字:“腐女误国”。其实我还想说花落去建这个群绝对不仅仅是给这群腐女每天八卦脑补用的,至于说究竟是什么目的,我也没证据只能猜。
花落去在那天也许是没说“我发这推你们给我打哈哈”,但一个自称道歉的人不仅在称呼上没有正式感,也没有劝阻一群腐女脑补,我个人认为他根本就没有诚意道歉。

离开Twitter很多方面是个好事。我记得我曾说过“不上Twitter的人是有福的”。虽然一方面是调侃中央的宣传政策,另一方面却也真是说Twitter过于浮躁。

霍炬?我没有见过。我以前只知道他每日定推北风挺傻逼的,结果他自己最后都坚持不下去了。
所以虽然他老婆说按他性格以后真不会回Twitter了,我也不信。
就算真的不回,两边也没什么损失。
说不定我也慢慢的就不上Twitter了呢。

Twitter就是江湖。

校车在哪里

甘肃校车事故导致21名幼儿殒命时间之后不久,中国外交部网站上高调挂出新闻说中国捐赠校车给马其顿。
当时即有微博造谣,说捐赠校车是企业行为,不是国家行为。奇怪的是校车的制造厂商宇通网站上并无相关信息,也没有从那边发出新闻稿,所有的新闻源头都指向了外交部。后有记者好事打电话和宇通确认,校车是中国政府采购的。

中国政府一贯有对外援助的历史,但对国内的医疗教育却总喊没钱。
以前有人说是中国政府爱面子,我觉得这个没有抓住核心。

经济学上有个假设是Rational Economic Man 即理性经济人,这个假设很容易理解,人总是自私的,那么总是倾向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本来用理性经济假设套在政府行为上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政府本来不应该是一个以盈利为经济目的的组织。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政府好像是这么一个组织。
于是在一个理性经济政府的假设下,这种行为就很容易得到经济学的解释:那些受援国家在联合国有投票权,而国内的公民却没有真正的投票权。

从这种角度来看,买不买校车不是政府有没有钱、重不重视那么简单的事情。
你得有选票,才能有校车,和健康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