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是魔羯,你无须懂

摩羯座是一个由极端混合而成的矛盾体,从来不曾有哪一个星座曾像他们一样痛苦地在成为一个好人还是坏人的思虑中,那么频繁而且痛苦的挣扎,他们一方面热切的希望自己能化作和煦的春光复舒万物,一方面又会疯狂的期盼自己能变作三尺寒冰冻结天地。可对于这个冬季出生的人群来说,对温暖的追求又是那么执著,所以到了最后,他总是又跳跃回去,积极地培育自己的春光一样的明媚品质了,成为一个好人带给他们的快感似乎更容易让他们就觉得陶醉。相对于他们自身的感受而言,他们并不愿陷在任何负面的阴暗情绪里。但同时又觉得做个坏人也没什么不好。

一般来讲,孩童时期,他们是最乖巧惹人疼的乖宝宝,而年轻的魔羯总是容易显得孤僻不合群,年纪越大的魔羯在社会上越如鱼得水,老了之后,他们往往会成为难得的和蔼又宽容的代表(尽管这宽容和和蔼来的那么像扑面而来的皇权的体贴,让人面对时虽然觉得温暖却不敢靠近放肆)。虽然他们终身致力于中庸的调和,又向往任何明媚的气质,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极端总是很容易失去控制,让他们在社会中莫名的感到落落寡欢。

魔羯的极端,是矛盾的状态,很爱很恨,总在两端不停跳跃,找不到中间平衡态,所以魔羯座对自己的情绪也会有困惑,于是他们就在这种激烈撞击的心理状态下表现出一如既往的漠然,不然他是没有办法思考的,“自己到底在想什么?自己到底站在哪一边?”就在这种冷漠的伪装中,魔羯正在反反复复整理自己的各种相互矛盾的情绪和想法,而这就成了世人眼中的深思熟虑吧。想必魔羯在有的时候会羡慕天蝎和天平:一个的爱恨有方向(非爱即恨),一个的爱恨是完全调和的(没有最最爱也没有最最恨)。

你要让身边的魔羯去分析一个人的优缺点,如果他想说,那么你会发现这个人的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统统无所遁形,你发现他可能分析到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用上了自己的第六感。你会一边赞叹魔羯的惊人的分析别人能力,一边又暗暗出冷汗,觉得魔羯竟然这么分析别人?!真是有点老谋深算的感觉。如果他不想说,你就会发现他好像对任何人都好冷漠,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如果他心情亢奋,你也许又会看到另外两个形象:也许非常刻薄,也许非常赞许。

Continue reading “[转载]我是魔羯,你无须懂”

五一的碎碎念

4月新番不少,好像有内涵的也不多。
除掉几个搞笑的,剩下的我只有看“比黑还暗”以及“亲吻达姆”而已。
而先前看好的“亲吻达姆”竟然从第4话就开始偷懒,第5话人物就开始走形。
果然只有卖萌片“幸运星”值得期待一下吗?
这年头做个Otaku都这么难啊!

珞珈山水上面有人抱怨同宿舍的毛男。
爱城的IP被封了又封,地址也是改了又改,最后终于到了不用代理上不去的地步。
而3DM论坛,则是在五一的清理中壮烈的登上了“淫民日抱”的四版。
国内门户依然歌舞升平,莺歌燕舞,一片祥和的景色。
这大概是康乾之后又一盛世了吧。

后天就去香港转悠了,本来还想带着本本体验一下自由的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感觉,却被父母制止了,有趣的事情又少了一件。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话,也许现在会过的快活许多?
如果意志被消磨干净,剩下来的是无奈还是冷漠呢?

远在池州的Reed,你又是什么心情呢?

特别软卧

跟着姥姥就可以享福,这句话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本来我是一日的硬卧。硬卧什么的,我本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倒是觉得还不错。不过若是有个机会可以坐软卧,那么我是不会错过的。正巧姥姥来广州,票多了一张,因此有机会坐上软卧,还享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

软卧和硬卧有多大区别呢?差不多同样大的空间,软卧只有四张床,一个门,一个220V的插座,以及完全可以自由控制的灯光。我开始觉得软卧才是坐火车的上上之选了,即使把经济因素考虑在内。
由于送行人员跟列车长打过招呼,这个软卧更是特别。我们刚刚做顶的时候,一个服务员就跟我们说“你们先坐一下”。当时我就在想,“先坐一下”是什么概念呢,难道后面还有什么特别的?果然,过了不久,一些水果就被送了过来,然后是茶。送茶的服务员特别嘱咐,晚饭的时候在包间等着,会有人来请。
在我们苦等晚饭的时候,服务员终于来了,把我们请到了餐车的上层。我看看周围,都是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坐在后面桌子的是列车长,左边桌子的是乘警长,所有人都瞪着眼睛看着我们一群人,想着我们是什么来头吧。

武汉送行的那个人“真是会做人”,隔三差五的就打来电话问寒问暖,我们刚刚从餐车回到包间就打电话来问吃了没有,想一想就知道是火车这边也有人汇报才对。虽然佩服,我倒是更心疼的,因为电话全部打到我手机上了……

虽然这些文字怎么看怎么像炫耀的文字,但我本身没有这样的意思。一则这些浮云本来不是因我而起,也不是因我而来,我只不过沾了点光没有什么炫耀的资本。二则自己其实对这些浮华高贵的东西也是战战兢兢,若是要我在那样的桌子上吃一餐饭,那就是折寿。还不如找一两个同学去个小店吃点小菜侃个天南海北实在。

失踪半个月

原来预订的行程有变,今天下午就坐火车南下,估计两周以后才回,因此一共要失踪半个月。
还有那么多课程,那么多作业,只有想点办法了。
现在对于这样突然的变化,已经没有任何不安的感觉了。
随时准备面对改变,这正是人生所需要的品质。

当然,网还是会上的,Blog还是会写的。

[转载]美国人与中国人生命价值不同吗?

转载自VOA News,有删改。
记者: 东方
华盛顿
2007年4月27日

很多中国民众在互联网上对最近发生在中美两国的两起突发性灾难新闻事件表示关注。无独有偶的是,这两起事件先后相隔48小时,事件中死亡人数也类似:发生在中国辽宁铁岭的钢水包脱落的事故,造成32人死亡;发生在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事件,凶手持枪打死的人数也是32人,然后凶手自杀身亡。

虽然媒体对两起事件都进行了大量的报导,但是,对这两起事件的报导所折射出的中美两国新闻理念的不同,人权观念的差异,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尺度等,都值得进行进一步对比、探讨和分析。

2007年4月18日上午7时45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倾覆的特大安全事故。

综合中国媒体的相关消息,一个装有30吨钢水的钢水包在吊运下落至就位处2到3米时,突然滑落,钢水洒出,冲进车间内5米外的一间房屋,屋内正在交接班的32人全部死亡,另外还有6人受伤。据报导,在这起死亡事故中的工人的躯体被几千度高温的钢水完全融化,冷却后形成一个融化了32个人体的大铁饼,惨不忍睹。

这起事件正好发生在美国维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两天之后,由于中国媒体对美国校园枪击案进行了铺天盖地般的多角度、多侧面、跟踪式的实况报导。很多中国民众都在关注这起发生在中国的悲剧是否能够得到媒体同样的重视。

一位中国人注意到:“从网上现在看,只有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骆琳、副省长李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而各个网站的报导力度看,腾讯和搜狐以一条新闻,加几条链接。而向来以新闻为主打的新浪仅仅是一条新闻,与整个专题、整个专题地报导美国枪击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ontinue reading “[转载]美国人与中国人生命价值不同吗?”

前途

今天趁着实验的空档,去找原来的分子生物学老师谈了谈。
这个老师有一个很传奇的留学经历:她在5年博士阶段生了3个孩子还按时毕业,后来又是年纪轻轻就回国教书,并且自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本来只是陪着委员去问一下考研的情况,自己并没有多少受到教育的觉悟,没想到收获还是不少。

老师并没有花很大功夫去讲解考研的问题,相反的,她却反对盲目的考研。
为考研而考研,虽然比起什么都不做的人有追求一些,但是,能够像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却更好。然后她又联系到了基督……
我主其实已经为我们只好了一条道路,只是看各人有没有找到而已。我觉得这里理解为“有那么一个机会可以通往坦荡大道的未来”也未尝不可。

总的来说,人生不好好计划一下是不行的啊。

五一·香港(预定)

我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
我拿着去深圳的火车票和香港的通行证,心里却没有感到一点兴奋。
本来应该是很期待的,一直都期待着的。到现在却仿佛是看着别人一般在看着自己。
这个人要做什么?不免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去香港要做什么呢?
姨妈已经跟我说要我帮她带个手机了,驰也跟我发短信说要我带点礼物。宿舍里面那一群混蛋,不想带也是不行的吧。带礼物也好,拍照也好,都应该只是某件事情的附属吧?那么,我过去是做什么的呢?
我已经记不起来自己唾沫飞溅的跟母亲说要去香港看看时的打算,但是却仿佛可以看到自己神采飞扬的样子,仿佛是看着别人一般在看着自己。

5月1日晚上7:00的火车,好像是讽刺一样,竟然是汉口站的票,而且不停武昌站!
要么我提前一天回家,从家里过去;要么花上3个小时从学校去火车站再坐火车回来……
哪边看上去都不是什么好选择,奇妙得完全没有一点真实感。

PS:还有人想要小礼物的话可以在此留言,前提是我知道怎么把礼物交给你。换句话说,在真实世界中和我有交往的人才可以哦。抱歉不是“留下姓名地址,我给你寄过去”之类的,那样的话,可能邮费比礼物还要贵了。千里送鹅毛这样的浪漫,我可不会。
不由得记起在广州帮网友带东西的事情了,不过是两串珠子,那时竟然专程去了广州的一个热闹小巷找了半天。那个时候的自己该说是单纯还是幼稚呢?嘛,反正这两个词现在的用法也没差别了。不过在广州,那可是有私车坐啊……